2)第八〇七章 意义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于同情与怜悯,而认为民众的平凡一生有意义,这,当然可以,但这意义却又是什么呢,思虑再三,阿达民却说不上来,只能认为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

  的确,到了旧时代末期,被资产主义折磨至奄奄一息的民众,甚至连繁衍的天性都已泯灭。

  一旦身死下车,身后,也没有任何后代,世界本来就丝毫不属于自己,这一下子就连未来也一并放弃,直面列车外的暗淡虚无,

  这简直是何等的恐怖。

  但凡生而为人,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绝望沉沦的地步,又有谁会甘于如此,

  空来这世上走一遭呢。

  旧时代的见闻,往事,历历在目,想起来让阿达民心生一阵感慨,他当然不允许这种事在新时代继续存在。

  然而世易时移,现如今,即将跨越奇点的人类文明,

  面临的挑战也迥然不同。

  今天的人类,在科技极大发达、无限长之生命的大环境下,即将摆脱一切烦恼,规避一切痛苦,那么是否从此便可以衣食无忧、开心愉悦的永远生活下去呢,当然不,这是任何人置身其中后很快就会意识到的现实。

  生而为人,目标,是一定要有的,否则生活便会浑浑噩噩,惶惑不知尽头。

  坐在餐桌旁,与慢条斯理咀嚼的理查德*费曼交谈,阿达民与教授很容易在这方面达成一些共识,认为新时代人类的总体目标,必然是“探寻未知”。

  当眼前的生活,不再需要竭尽全力;

  一个人无须低头拉车,而可以抬头看路,仰望星空;

  回归人类最本真的行为动机,好奇,憧憬,渴望,便会发挥强大的作用,驱策其不断前进。

  这一点,绝非局限于科学工作者,而是文明时代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之外,都必然会践行的自我之实现。

  从为生存而挣扎,到为生活而奔波,千万年来,人类一直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直到今天,依托极大发达的生产力,将全人类从生存的重压下拯救出来,盖亚净土的民众,才逐渐接近了“彻底解放”;

  一个直观的数字,是从事科学研究、探索的人口数,通俗地讲就是科学工作者的数量,从西历1509年的两万出头,提升到西历1529年的一百七十一万,不仅如此,这一数据还在持续攀升,最终有望达到略微超过一千万的理论峰值。

  未来,在文明时代,每一个成年人都将投身到科学研究之中。

  全民钻研科学,这种事,放在旧时代就是一不可思议、甚而荒唐可笑的设想,即便有人提出、也有人去践行,最终也必然会成为闹剧。

  联邦民众中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始终低于百分之七,这一数字,方然固记忆犹新,在如此孱弱的基础上,显然没可能搞什么“全民科研”,即便勉强去做,也只会平添无数造假、掺水等恶劣情形。

  在旧时代,不论客观条件、还是社会体系,都只允许、且只需要一小撮人去从事科技研发,这是资产意志的体现。

  而在今天的盖亚净土,情形,则完全不一样。

  请收藏:https://m.yq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