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百四十四 治统和道统的区别_血沃轩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当时的读书人对道统这个东西看得是极为神圣的。因为自觉掌握了道统,他们既有自豪感,也培育了一种对国家的使命感。

  很多的读书人,住在穷乡僻野,吃了上顿愁下顿。但物质上地困窘却并没有消磨其胸中的激情。一有机会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旁若无人。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自己是道统地继承人。

  帝王之统是为“治统”,儒者之统则是“道统”,二者的领域里各有各的“王”,天下的读书人坚持这一点,皇帝们也一度是认可的,但是到了朱斌这就行不通了。

  朱斌始终坚定地认为,天下之能有一个王,一个领袖,无论是在政治权利上,还是在精神领域,国家为精神思想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地舞台,但精神思想却必须为国家利益而服务,这是朱斌心里最低的底线。

  “你亲自去趟曲阜。”朱斌定了定神说道:“你告诉那个孔兴燮,朝廷是很尊重孔家地,因此正在商议封王事宜。朝廷上对这事的议论很多,但还是赞同的占了上风。希望孔兴燮不要因为张溥余党的事情,给那些反对者以借口攻击……”

  黄溪很快明白了武英王话里的,他这是要以封王为交换条件,让他交出那些人来,同时稳定住孔兴燮之心,而后,便看准时机,给予孔兴燮致命一击,以孔兴燮的性格来说,用王位来交换出那些其实对他并不重要的人,肯定是一件大有利益可图的事情!

  在景平元年这一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这一年,朝廷换了两位皇帝,从崇祯帝到景平帝。这一年,大明京师被破,面临亡国的危险,但却靠着忠勇武英王和他的江南军,继续顽强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并开始向一个大明从来没有到达过,甚至是历代帝皇都没有到达过的高度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在景平帝登基后,先后冒出了隆武帝、弘光帝,甚至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皇帝”,但最后大权还是归于了正统政府。

  这一年,曾经强盛的满清,在经历了山海关大战后,元气大伤,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下滑,大明边境的那么多年来的威胁,在一天之间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反倒是驻扎在边境四镇的大明将士,对满清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

  这一年,曾经危害大明王朝多年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股流寇,终于被骁勇精锐的江南军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个最大的流寇头子,也为他们自己曾经做过地一切。而以生命为代价来偿还了自己的罪行。

  这一年,大明军队开始向海外进军。巴达维亚、东胡、暹罗,都出现了大明将士的身影,大明的影响力和进取决心,终于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它告诉那些西洋人,大明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防守型国家。大明一样

  请收藏:https://m.yq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