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7章 先稳住西北_明扬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大祀黄帝陵之后,秦牧随后又另选黄道吉日,去祭祀了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相对于祭皇帝陵,这次祭始皇帝陵更类似于“家祭”,主要是为了向世人宣示,他继承的是始皇帝的法统,以此作为自己统治天下的法理依据。

  说来也奇怪,在祭始皇帝陵前三天,天空开始积满乌云,接着风雪交加,大雪连下了三日,在秦牧冒雪出城前往骊山的路上,风雪才收住。

  到达骊山时,大雪晴定,云开有隙,天光隐现之间,阳光开始普照下来,巍峨的骊山突然亮了起来。

  一时间,青苍骊马著银鞍,万里奔回卧秦川。烟雾尘尘澄清日,跃时重又上云端。

  那银装素裹的画面,美得让人不敢看。

  这天气的前后变化,颇有些微妙,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以前发生在秦牧身上的种种神迹。

  总之,虽然整个祭陵的过程没有什么异常,但光是秦牧一到骊山,就雪收云开,天光普照的的景象,已经让人充满遐想了。

  民间传说得最多的,就是始皇帝显灵了,此事很快就在整个关中传得沸沸扬扬,民气为之一振。

  这两次祭陵,政治上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因为有大批读书人自发赶来从祭,从黄帝陵,到始皇帝陵,秦牧通过此举,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继承天下法统的合法性,而且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冬天来了,在寒流肆虐之下。边境上或许能平静一点。

  秦牧深知不能再拖了,决定趁着这个冬天,回南京登基。

  在祭陵过后的几天里,秦牧在西京紧急召见了李定国、艾能奇、马万年、马唯兴、温存孝、等将领,与司刀安、李源、杨慎等人一起,重新榷商了西北的防务。

  艾能奇此时也不提什么听调不听宣的老话了,在秦牧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僭越。秦牧自然也不去提这一茬,还温言抚慰,称赞他平定河套的功绩。

  众人榷商之后,决定往河西走廊调派了一万五千大军,分别加强甘州等各城的防务。

  不是秦牧不想多派些兵马。其实主要是后勤补的问题。

  如果派几万大军前往河西走廊,让河西的百姓养这几万大军,先不说他们养不养得起,就算养得起,估计也会逼反当地的百姓。

  如果从内地转运军须粮草,光是从西京长安到凉州,就要辗转两千里。如果是从江南调粮,那更是数万里之遥,中原刚刚打下来,尚需要大力赈济,如何经得起如此折腾?

  加上西路军多数是李定国与艾能奇所部,当初并未整编过。常言道,防人之心不可无,秦牧决定先让李定国与艾能奇回南京参加开国大典

  请收藏:https://m.yq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