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正式发售_再一次201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打发时间,没想到却用了一天的时间,把整本书看完了。”

  “老实说,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故事,真的能是一个年轻人写的出来的吗?”

  “但是合上书之后,又自己确认了,这样的故事,也只有年轻人,才能写的出来吧。”

  “最后,分享一下书里最喜欢的一句话。‘终生皆苦,但活下去,终有一日,花会重开,候鸟回头;活下去,月生再起,终有一日,春至’——选自《旧事》一章。”

  这段评论是微博上一个id为“有趣的皮囊”的知名博主发的,他平时的微博基本也都是以各种图书或电影的评论为主,所以在喜欢这些话题的粉丝群体里,还是颇有些分量的。

  沐茗大略的统计了一下,如他之前所想的,最受欢迎的故事果然是《长生》和《旧事》两篇。在评论留言里,只要是给出好评的,没有不提到这两篇故事。

  在沐茗的前世,这两章的故事也同样是好评度最高的章节。尤其是《旧事》一章,借鉴的是传统戏剧的“三一律”的表象手法,很吃文笔,稍有不足就很容易显得故事枯燥无味。

  所谓的“三一律”,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矛盾主题”的创作手法,是传统戏剧和小说惯用的手段。比如曹禺先生的《雷雨》,就是最典型的“三一律”的遵循者,再比如老舍先生的《茶馆》,也同样带有“三一律”的影子。

  事实上,《旧事》这一章故事就有些《茶馆》的影子。沐茗不知道《灵魂摆渡》原来的编剧是怎样创作剧本的,反正他写的时候,就深感自己的笔力不足,重新把《茶馆》这本书又看了好多遍,有了些感觉之后才敢落笔。

  不过,沐茗觉得自己写的还是差了《灵魂摆渡》的原剧情一些。毕竟这作品原本是影视剧,有编剧的故事架构和演员的演技表现双重保障,表现力肯定比沐茗单纯的文字要强上许多。

  但即使这样,网上的粉丝和普通读者对于沐茗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了。毕竟在现代流行小说的作者里,文笔好的多得是,但笔力强的,却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借郭老师一句话,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喂,沐茗。是我,你最好的兄弟冰冰啊。”沐茗刚一接通电话,手机里就传来了老高略带猥琐的声音。

  “有事说事,没事别恶心我。”沐茗嫌弃的回道,同时心中暗暗警惕起来。每次老高用这种语气说话,都没什么好事。

  “哈,你这话说的,真伤我的心。”老高故作哀怨的喊道,而后又保持之前的语气道:“你上次不是说,你送我基本你的书嘛。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支持你一下。你就先随便来个几十本吧。”

  “我一口藿香正气水喷死你就得了。”沐茗抓狂的道:“还几十本?你拿来垫桌

  请收藏:https://m.yq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