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2~443章 愚昧之人爱蛮干_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帮忙协调一些小事情。

  要是妇女队长实在是搞不定的话。

  不还有封启山吗?

  而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粮食精加工厂这边的工地上,有的是技术员。

  有他们把关,哪用的着叶小川去操心。

  而由于春耕日益临近。

  叶小川这几天,其实主要还是跑到三十里铺庄子上去,盯着大家伙开始备战春耕。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所以叶小川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位于那些沟壑中的,5条副堰工程已经完工。

  只剩下每一条副堰,所圈出来的那4、500亩土地,还需要用人工,将里面的乱石捡出来。

  再把因为从主坝里放水,冲积而来的一些泥沙,给好好平整一下。

  尽量将这些肥沃的黄土,锄的平整、均匀一些,只要把这些弄好了,就可以在上面开始种庄稼了。

  副堰圈起来的这些地,由于淤积的黄土并不厚实,所以并不肥沃。

  要是把这种地力贫瘠的土地,搁在南方的话,恐怕是没人愿意去种的!

  ——人家南方的农民们嫌费力气、收获却少的可怜不说,而且浪费的种子也多。

  从经济上来算的话,确实是算不过账啊。

  不过,地域不同。

  所以大家伙眼中的“好地”标准,也不一样。

  要知道。

  上级曾经大力号召过一个“358目标”:黄河以北的地,平均亩产要争取达到300斤。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这片区域的亩产目标是500斤。

  而长江以南,则要争取粮食亩产量,平均达到800斤。

  ——这个倡议,还是由老人家亲自提出来的。

  通过这组数据,大家便可想而知:处于黄河以北的陕北,它平常的粮食亩产量,能有多高?

  简直就是低的让人发指!

  在原本就苦寒贫瘠的陕北,辛辛苦苦种一亩山地,一年才能收获100多斤粮食。

  这都不稀奇。

  要是遇到雨水少的年份。

  一个山头上1000亩地,才收获1万斤粮食的事儿...又不是没有!

  上1000亩地啊

  却只能收获1万多斤粮食...可以想象得出来,那些所谓的“庄稼地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凄凉景象?

  只怕这里2、3颗黑豆,那里3、5根玉米,而且全都是死蔫蔫的

  真才叫个广种薄收,毛多肉少!

  只怕庄稼的密度,还没野草高

  种山地只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坡地里庄稼的收成,有一年没一年的。

  所以这些副堰围起来的地,三十里铺大队的社员们,哪舍得让它撂荒?

  尤其是在那些杜家庄来的汉子们眼中。

  副堰围起来的这些地,至少它还能有水灌溉,还能把种子给播种下去。

  就凭这一点。

  对于杜家庄那边的社员来说,这已经是难得遇到的好地,绝对属于上好的水浇地了!

  等叶小川来

  请收藏:https://m.yq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