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6章 谣传_大唐最穷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百姓们自然是选择便宜而且量大的刘长卿卖出的粮食而不是做那种冤大头,买那些本来加价还限量的粮食店。

  刘长卿这些粮食只需要支撑超过一个月,那些粮食店就要为卖出粮食而发愁,因为他们为了买到粮食积压了太多的钱,谁知道手里的粮食什么时候能卖出去?

  这种情况下,粮商自然就会选择低价卖出,以免砸在手里。

  就算这些粮商支撑住了,没有降价,刘长卿也不担心,粮食价格绝对会在他的控制之中,是涨是跌都随他心意。

  再说了,就算那些粮商财力惊人,能支撑粮食价格不跌,只要刘长卿能支撑几个月就足够了,到时候新粮下来自然能教这些粮商做人。

  而且刘长卿还有隐藏大杀器,那就是土豆和地瓜,这两个可都是量大管饱还便宜的作物,缺粮食的时候用这两个东西填饱肚子很容易。

  现如今,这两种作物已经推广到整个道,今年的产量绝对能够惊呆所有人!

  到时候粮食价格肯定又会被大幅度向下压缩,这些粮商想要囤积居奇的想法就不攻自破了。

  不过由于大唐接下来要进行的几场战争的作用,将会大量地消耗粮食,大量的粮食需求使得大唐的粮食价格也就不会大幅度下跌,保证不会伤农。

  可以说,刘长卿新作物的推广以及大唐将要到来的战争配合得刚刚好,给了刘长卿施展的机会。

  三个月左右过去了,依旧待在平遥县城的那些学子教出了不少好徒弟,这些人现在也大都能够独当一面,这对于刘长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刘长卿想要将自己的路线推广下去,靠他自己是不行的,更不可能靠那些儒生,靠的是大量普通的底层人掌握这些知识,变成精英群体,从而推动整个大唐的变革。

  当然,这个想法刘长卿也只会放在自己心里,毕竟这一场变革要触动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形成足够庞大的利益群体,想要完成这种事情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些新的学子一边学习新的知识,一边相互交流,每两个月还有一场考试,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除此之外,平遥县城和长安城两地都在紧锣密鼓地赶造战争所需物资。

  虽然在这个时代,各种物资的生产和制造还很原始,但是大唐举一国之力,而且还是战争需求,任何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不过,在即将征战高句丽之前,却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长安城的粮食价格大涨。

  长安城的粮食价格本来就偏高,一斤三十五文。

  李世民就算是知道平遥县城有能力大量将粮食运输到长安城,也并没有让刘长卿放粮打压价格,就是因为长安城承受得起。

  可是长安城粮价在三十五文稳定几个月后竟然再次大涨,而且坊间一直都在流传,说是朝廷要对外用兵。

  如果只是传言,估计相信的人应该不多,关键是除了传言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组合动作,长安城时常有大军四处换防。

  请收藏:https://m.yq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